為推動「車輛慢看停、行人安全行」的觀念,桃園市政府交通局於中壢區林森國小辦理交通安全月宣導活動,並由桃園市長張善政親自出席,透過學童手持「小黃旗」過馬路的宣導活動,由教育著手向下紮根,從小做起,更重要的是宣揚車輛停讓行人的觀念,維護校園周邊交通安全,也提升市民的駕駛觀念。
市長張善政表示,「交通安全月」不只是這個月的口號而已,藉本次活動宣示本市交通安全改革的決心,今天希望透過「小黃旗」將禮讓行人的文化與種子,向各地擴散,提醒駕駛人務必行經路口減速慢行、停讓行人先行;而行人可穿著顏色明亮顯眼的衣帽,大小朋友皆可手持小黃旗穿越馬路,提高被辨識程度,並採取「路口退三步停等」、「確認綠燈秒數足夠、左看右看再左看,走行人穿越道通過路口」、「穿越過程不嬉鬧,隨時注意轉彎車」等小撇步,共同打造行人友善城市。
交通局表示,本市是六都中人口成長最多的城市,工商業持續發展下,交通負荷也隨之增加,產生複雜的交通環境,目前正值從過去以車為本的環境,走入以人為本的時代,市府的工程改善腳步也持續進行,包括人本友善135計畫,依據路口特性採取空間或時間的人車區隔,包括行穿線退縮、增設庇護島、標線型人行道、行人專用時相(只允許行人穿越)或行人早開時相(行人先通行)等方案,來減少人車同時行進容易產生的衝突,於8月底均已到達預計施作目標並持續增加中;同時執行騎樓及實體人行道改善工程,截至111年止,已累計騎樓整平長度計1萬5,248公尺;以及時段性管制通學廊道車輛進出,設置避車彎及家長接送區,提供安全接送學童的停靠空間。
交通安全是安定社會的基本要求,市府團隊以工程方式,改善本市步行及通學環境,但教育才是一國之本,學童自小建立交通安全的觀念,向上影響家長的行為,本府團隊也不斷向社區、鄰里、駕訓班及公司行號辦理交通安全宣講活動,提升全齡市民交通安全認知,截至112年6月底止,行人路口事故死傷數降低7.2%,顯現已有初步改善成效,市府團隊將持續努力,一同打造桃園成為行人友善都市。